十四、专业与课程建设修订内容和依据
在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中增加了“有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家应用型转型发展文件要求)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开设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创业要求)。
十五、专业与课程建设考察要点及准备思路
(一)有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查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规定及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原则意见;
2.考察学校各专业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和运行情况;
3.考察学校是否根据行业发展、校企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产出导向的理念;
4.查阅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记录,及通过访谈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开设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1.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同人才培养应一体化设计;
2.专业课教师是否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3.查阅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性意见;
4.考察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情况。
十六、专业与课程建设修订内容和依据
(一)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将“注重教材建设”,改为“注重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材建设”(国家应用型转型发展要求);将“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好,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改为“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使用效果好”(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二)将观测点“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改为“课堂教学与学习评价”。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评价”的基本要求中增加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教师能够开启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十七、专业与课程建设考察要点及准备思路
(一)注重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材建设
1.查阅学校教材建设发展规划;
2.查阅学校自编教材、课程讲义的建设情况;
3.查阅学校教材选用和使用情况。
(二)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使用效果较好
1.考察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情况,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
2.考察学校现代教学技术在教育教学的运用情况;
3.考察学校教学手段改革情况。
(三)课堂教学与学习评价
1.考察学校课堂教学情况;
2.学校鼓励一流课程的建设举措及成效;
3.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举措及成效;
4.学校翻转课堂、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改革举措及成效;
5.学校有关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相关制度;
6.查阅各专业课程试卷。
十八、专业与课程建设修订内容和依据
在实习实训的基本要求中增加了“每个专业建立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十九、专业与课程建设考察要点及准备思路
1.查阅学校实习实训管理规定;
2.查阅学校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协议;
3.查阅学校各专业学生实习实训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
4.访谈各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单位相关负责人。
二十、专业与课程建设一级指标还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思路;
2.如何建设一流专业;
3.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建设;
4.实践教学的体系化建设;
5.建议在自评报告中提供典型案例:在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方面。
二十一、质量管理修订内容和依据
在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中将“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改为“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要求)
二十二、质量管理考察要点及准备思路
1.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
2.考察学校是否能有效地运用评估中心建设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
3.考察学校是否能运用平台数据作为学校各方面工作改革决策的依据和监控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二十三、质量管理一级指标还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和稳定性问题;
2.从查阅的论文试卷中考察教学管理队伍的胜任力问题;
3.教学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
二十四、教学质量修订内容和依据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增加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和“落实国家标准,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二个基本要求。
二十五、教学质量考察要点及准备思路
(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考察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情况;
2.考察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成效;
3.辅导员队伍不能用人事代理。(公办高校)1:200-底线指标
(二)落实国家标准,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1.考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构建情况;
2.考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情况;
3.考察学校落实国家有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政策、待遇等制度制订情况和实施情况。
二十六、教学质量一级指标还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根据学生的报到率、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是否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3.毕业生是否能服务本区域行业企业发展。
注:本文摘自西安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李静会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