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和发展。外国语学院院长朱宾忠教授高度重视我院教师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推动教师积极参加校内教师创新大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竞赛,给予全方位参赛指导;积极举办各类学术讲座,提高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
12月7日-20日,“武汉晴川学院第二届教师创新大赛决赛”顺利举行,各学院教师展开激烈竞逐。在教务处、外国语学院等单位的组织和大力支持下,在学院磨课团队的耐心指导下,在课程团队的努力和我院专业老师们的加持下,我院三组教师团队再创佳绩。满丛英、于黎、牟婧、向美团队喜获副高及以上组二等奖;孙灵、路璐、汤青媚团队喜获副高及以上组优胜奖;王冰雁、袁婷、刘小琳团队喜获讲师及以下组三等奖。
11月6日,在张秀芳副院长的组织下,由系部主任组成的2023教创赛磨课小组正式成立。磨课团队的专家评委老师对参赛团队进行了细致有序的赛前指导与动员,并确定首次磨课的时间地点。11月12日晚,磨课小组开展首次磨课,对三组参赛团队的课程设计、创新理念、思政元素等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和针对性的建议。
本次磨课聚焦于教学环节和创新理念的设计、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以及教师授课语言的简练等要点。在活动开展前,主讲教师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磨教材、磨课件、磨教法,为本次磨课活动做了充分准备。课程讲授结束后,评委对主讲教师一一点评,对好的方面给予肯定,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比如创新内容要突出,课程思政融入要自然等。各位专家教师的指导,不仅为参赛团队的课堂设计提出了宝贵意见,而且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图为磨课团队对三组参赛团队进行细致的线下磨课指导)
11月20日,磨课小组组织第二次磨课,对三组参赛团队修正后的参赛课堂展开了更为细致的指导与帮助。参与磨课的参赛教师展示课堂内容后,详细记录磨课团队专家老师们指出的针对性建议与意见,为我院参赛团队在本次大赛中获得佳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12月20日下午,在学校科研处的支持下,我院邀请到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副院长、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峰教授,为全院青年教师开展了一场题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与当代范式实践——兼谈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的学术讲座。我院朱宾忠院长代表全体教师对李志峰教授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
李志峰教授的讲座围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关主题内容展开,主要包括:方法与方法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五种主要的研究范式方法论及其运用时应采用的文章结构、中国方法论传统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实践。

(图为李志峰教授与青年教师交流探讨)
此外,由于李志峰教授还是多家核心期刊论文审稿人和省部级课题项目评审专家,他在讲座过程中,还站在审稿人和评审专家的角度,对2篇高质量论文和2份国社科项目申报书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叮嘱大家在撰写论文和项目申报书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选题,恰当选择科学研究范式,并采用相对应的合理的篇章结构,方能体现学术的专业性,也才有可能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
李教授激情饱满的讲座持续了近两个半小时,我院老师仍听得意犹未尽,虽已临近班车发车时间,仍有不少教师主动提问,与李教授交流。讲座之后,很多老师也纷纷表示,李教授的讲座全程理论联系实践,内容丰富且实用性很强。
相信本次李教授的讲座已为我院不少青年教师带来了科学研究方法方面较大的启发;通过不断聆听大咖的报告、自觉深入学习,未来一定能看到我们更多的老师在科研项目申报和学术论文发表方面的进步。